第一零四章:为难
冬雪消融,春意渐渐浓了。党校的榕树开始抽出新芽,意味着新的学期正式开始。
郑驰乐、潘小海、潘胜男是同届“新生”,按照党校的惯例,第二学期军方会抽调一些人来对党校的新人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训。
这个特训虽然是由军方负责监管,却不是简单地走走正步、耍耍军拳,它是由军方选定一个营地,对全体“新生”进行封闭式的特别训练。
潘小海他老爹就是军方的人,消息自然特别灵通:“听说今年的集训是由上头统一制定的方案,不仅军方的人交叉派遣,由上一届学生组成的‘学生政委’也是交叉地派,也就是我们可能不是由关靖泽他们来带了。”
郑驰乐本来就没打算把集训变成双人露营,听到潘小海的话后也没多失望:“就算是他来带也不可能管得多松,换人又有什么关系。”
潘小海说:“你心真宽,就不怕……”他凑到郑驰乐耳边讲悄悄话,“就不怕他带了别的党校的新生,变了心啊!”
郑驰乐一乐,抬手敲了敲潘小海的脑门然后连连摇头,一副很感慨的样子。
潘小海说:“你那是什么表情?”
郑驰乐说:“没什么,我只是觉得奇怪——这脑壳还挺硬的,怎么突然就傻掉了?”
潘小海:“……”
关靖泽只比潘小海晚一点儿得到消息。
他面无表情地盯着那白纸黑字直看。
党校的集训是由军方负主要管理责任,但临时“政委”是由党校自己派出的高年级生组成的,日常训练的调配、个人思想的摸底、突发情况的处理,都是由“学生政委”负责。为了多跟郑驰乐待一块,关靖泽自然是第一时间递交了加入这个“政委”的申请。
没想到“政委”一把手的位置确实落到了他头上,可地儿可能要换一换了。
关靖泽问:“怎么突然就换了方案?”
常国涛说:“这次上边这么搞是想拉平各地党校的差距,拉进各地的关系,不过这还是第一次这么实施,很多方面都还很不完善,到时候可能会很麻烦,你得注意点儿。而且上头也不知是怎么想的,给你分了个烫手山芋。”
关靖泽心头一跳,追问:“哪里?”
常国涛说:“首都。”
这还真是最糟的结果,首都党校是含金量最高的地方,相对而言难搞程度也直线上升。
关靖泽倒是不在意,他这两年回首都的次数不多,但不代表他在首都没有朋友。他远离首都那么久,也该回去联络一下感情了。
要知道再深的情谊也得靠自己的经营去维系,他要是继续从首都圈子里消失下去肯定就全断了。
关靖泽跟常国涛说了一会儿话之后马上就找到了郑驰乐。
两边都已经知道这次集训的变故,说起来也只是有些惋惜而已,他们都很快地接受了这个改不了事实。
倒是联系成了个大问题,两边都不一定能拿到对外联系的权限,这等于他们要彻底分开一个月。
幸而他们都不是儿女情长的人。
分别在即,两个人一起商量着收拾行李——其实也不用怎么收拾,去集训能带的东西当然不多,顶多只能准备些生活用品罢了。
因为要提前到位,所以关靖泽出发得早一些,早郑驰乐三天就走了。
郑驰乐跑回诊所把自己的药箱拾掇了一下,准备带去给人帮忙托管,以备不时之需。
临到出发时潘小海一脸沮丧地蹲在他身边:“我居然打听不到教官和政委都是哪些人。”
郑驰乐拍拍他的肩膀,安抚道:“都打听清楚了就没有新鲜感了,现在多刺激。”
潘胜男也说:“这有什么好纠结的,不管谁来都没问题吧。”
潘小海叹气:“你们不懂我的追求,我可是要成为情报专家的人。”
郑驰乐跟潘胜男对了个眼神,相当一致地扔下潘小海跳上了军用的解放卡车。
这架军用车被刷得绿油油的,有些地方还掉了漆,看上去非常有“历史感”。
车子前头有两排相对比较舒适的座位,可惜的是那不可能属于他们。
他们的位置是后面那个敞开式的后厢,一路上该吃尘时吃尘,该吹风时吹风,务必让你从开端开始艰苦。
所幸这年头熬得上大学、特别是考到党校的人就没有不能吃苦的,在其他军区派来的人面前当然不会示弱,都很有秩序地按照一定的间隔站好,并且将年纪最小的潘小海、潘胜男、郑驰乐三人安排在中央。
其实郑驰乐和潘小海都不需要特别照顾,但别人的好意都捧到面前来了,他们要是拒绝反倒有点儿不知好歹。
于是他们都坦然地接受了这份好意。
等看见了密林掩映中的广阔营地,郑驰乐精神一振,整个人都进入一种振奋的状态。
他有预感,这次集训是一次很能磨练人的锻炼。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的预感似的,他们一下车就被带到监察处进行逐个审查,不符合要求的携带物都被扣留了。
郑驰乐主动交出自己带来的药箱,乖乖交待:“我叫郑驰乐,前两年已经拿到了行医资格证,这是我带来的药箱,要是有突发情况希望能允许我过来取。”
这时候正巧有个身穿政委制服的人在附近,注意到郑驰乐的举动后走了过来。
这“政委”的五官很硬朗,即使是穿着“文官”的衣服也透出一种逼人的英气,看着就是个出身不错的人。可也不知是不是郑驰乐的错觉,他总觉得这人身上散发出一种不太友善的气息。
郑驰乐卖乖问好:“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