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看来,故事其实是把在世俗世界拥有强大力量的教会当做了强权控制的设定,《聚焦》所呈现的还是普通人挑战权威的勇气和努力。在不同社会,强权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报人在充分自省的前提下行使监督职责,这正是媒体‘第四权力’的核心价值。”
“尽量用冷静的目光来观看这部电影,但听到‘报道这样的故事,就是我们选择这一行业的原因’的台词时,我还是被燃得不行,在‘纸媒寒冬’的年代,《聚焦》的出现带有某种悲壮色彩,它如实刻画的新闻操守与执行典范,仿佛昨日还是热聊的理想,如今已经成为对黄金岁月的致敬。”
“不是因为报纸和电视的出现,产生了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闻从业人员,而是因为‘善意’本身导致了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投身传统媒体行业,做出了出色的新闻报道,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普通人所共有的善良和正义感,是永远值得书写的,而这大概就是珍视《聚焦》这样的电影、珍视报纸‘闪亮的日子’的意义。”
写完之后,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又检查校对了一遍,然后登陆报社网络客户端的后台,将自己的文章传了上去,短短两分钟的内部审核过后,这篇文章就出现在了客户端最为醒目的新闻头条上面。
做完这些,靠在汽车座椅上面,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松了口气,却没有立即发动汽车离开,反而掏出手机,登陆了推特,随便翻找了一下,推特上面已经满是关于《聚焦》的消息了,很多以推特等社交平台为基础的自媒体,反应明显比他们这些传统的媒体记者要快上不少。
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没有发动汽车,而是盯着手机,翻看了起关于《聚焦》的一些评论。
作为一个意大利人,他也是个天主教信徒,不过因为所从事的行业的关系,在信仰上帝的同时,也对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保持着两分警惕。
妻子曾经为此指责过他不够虔诚,还会带坏孩子,但今天这部反应事实的电影证明,他的警惕并没有错,说不准还在某些方面让自己的孩子避免了可能存在的伤害。
推特上面,那些刚刚看过首映的自媒体人,也坚定的站在了《聚焦》和墨菲-斯坦顿的立场上。
“《聚焦》属于那种慢热的电影,开头二十分钟都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无聊,但一旦观众跟随演员们进入了影片之中,就会被深深的吸引,开始感到抽丝剥茧的剧情里巨大的震撼力。”
“本片讲述的这个故事,震撼就震撼在了真实上,导演墨菲-斯坦顿并没有进行煽情,也没有狠狠的鞭笞那些禽兽神父和知情不管的主教。但这种克制的手法反而给本片带来了更加强大的震撼力,我们知道现实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知道即使被揭穿那个主教依然不会受到什么惩罚,但我们被这群记者感染了,我们开始思索整个宗教体系的问题了,我们开始对这个社会有所思考了,这部电影也就成功了。”
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点了点头,又翻开了一篇。
“墨菲-斯坦顿对影片没有过度艺术化的处理,更好的掌控了各位演员间的平衡,剧情与对白的火候恰到好处的拿捏,让这部影片随着线索的铺设,一步一步带领观众,不知疲累的走到了终点。”
“回想全片,脑海充斥的,是大量的人物对话,眼神和忙碌的身影,一场无比真实的案件调查经过,不需要故弄玄虚的情节,只需要真相被一点一点的剥开,每一层外壳的瓦解,显露出的内核,都足已令观众更加神经紧绷,目不转睛的等待,见证真相公之于众的瞬间……”
就像去年美国的主流媒体对天主教的抨击一样,随着《聚焦》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欧洲乃至西方所有国家的主流媒体,也站在了墨菲这一边。
不过,作为影片的导演,墨菲却在首映当晚,带着小罗伯特-唐尼等演员,离开了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