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打破詹姆斯-卡梅隆对于北美票房总榜前两位的垄断,也让无数美国媒体再次唱起赞歌。
新一期的《时代》杂志,更是直接把墨菲列为了封面人物。
“作为好莱坞的顶级导演,墨菲-斯坦顿拥有神一般或者帝国缔造者一般的素质,他既是流行文化专家,也是好莱坞同质化日益严重的电影圈最需要的导演!”
其他媒体的吹捧,一点也不比《时代周刊》弱。
“墨菲-斯坦顿是上帝的宠儿!”
“摆在墨菲-斯坦顿面前的,除了詹姆斯-卡梅隆,只剩下了他自己!”
“从电影业诞生以来,从没有一个导演能像墨菲-斯坦顿这样,建立远比好莱坞超级巨星还要强大的商业号召力。”
甚至,北美的很多媒体已经迫不及待的发出了这样的标题:在詹姆斯-卡梅隆产量稀少的情况下,墨菲-斯坦顿才是真正的商业电影之王!
毫不夸张的说,《黑暗之城》在北美所引发的热潮,早就超过了电影的范围,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墨菲自己也很清楚,《黑暗之城》的北美票房不会是问题,现在最为重要的是全球票房,只有海外市场发力,才能尽快把《黑暗之城》的全球票房推过二十亿美元大关。
北美人口有限,美国和加拿大加在一起,总人口也不过3亿5000多万而已,算上外来的人口以及会为电影买票的偷渡者们,最多也就是4亿人的市场,七亿美元的票房几乎达到了天花板,毕竟不可能北美每一个人都会喜欢墨菲和《黑暗之城》,任何一部影片也做不到这点。
好在《黑暗之城》的海外表现一点都不差。
过往的时候,墨菲的影片的北美票房基本都要好于海外票房,即便海外票房数字比北美要高,也高不出多少,与目前好莱坞大片发展的趋势并不吻合。
这可以说是影片类型和个人风格带来的一种结果。
不过,经过墨菲多年的努力,他已经站在了好莱坞导演圈子最顶尖的行列当中,一名顶级好莱坞导演的号召力,放置于全球市场都是巨大的,《黑暗之城》也摆脱了之前的那种局面,在海外的反响相当的热烈。
在北美之外的地区,从拉美到欧洲,从中东到远东,从澳大利亚到俄罗斯,很多国家的主流媒体上面,到处可以看到与《黑暗之城》相关的信息。
“《黑暗之城》和它的导演墨菲-斯坦顿正在向记录发起冲击,这部电影在各个发行国家全部拿到过票房排行榜的冠军,并且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父母带小孩去看,晚辈带长辈去看,这是跨年龄的经验分享。它打破了语言、文化、宗教的隔阂,在全世界掀起了观影热潮,这股风潮持续不退……”
“随便坐在地铁上,就可以听到周围的人在谈论这部电影,谈论克里斯-丹恩、说起魔术师的疯狂,讨论墨菲-斯坦顿想要通过这部影片表现的混乱、法律和人权等哲学问题……”
哪怕是在海外地区,《黑暗之城》的影响力,也超出了电影的范畴,成为了一种文化或者说社会现象。
尽管欧洲那些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导演,使劲浑身解数,不断抨击《黑暗之城》毫无艺术性可言,除了卖弄的IMAX全景画面,就是为了煽情而煽情的狗血情节,却丝毫不能阻挡这部电影的前进之势。
他们的观点根本影响不到主流观众,大部分人喜欢的是什么电影?这种问题不用去问也可以得出答案。
哪怕是欧洲的主流媒体,看到越排越长的购票队伍,面对越来越恐怕的票房数字,也只能给予赞美之词。
“墨菲-斯坦顿正在成为世界潮流文化的引领者!”
“尽管2013年才刚刚开始半年的时间,我们却可以确认,没有谁能比得上墨菲-斯坦顿更有影响力了,他所在的地方简直就是世界的焦点和中心!他的任意一句话,任意一个动作,轻易就能吸引公众的视线,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在海外一片的赞誉中,《黑暗之城》的海外票房累计达到了12亿美元,全球票房高达18亿6280万美元!
这一切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影片才放映了五周的时间,尽管从在新的一周开始之后,影片的工作日票房可能会降低到200万美元以下,但在北美和全球范围内,还有漫长的放映时间。
新的这个周一,是阵亡将士纪念日,也是北美的公共假期,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却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