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什么东西啊?”
影院里面,迈克尔-比尔松向同伴抱怨,“一个连台词都没有的镜头,竟然放了两分钟,有没有搞错啊!”
他的同伴看起来也很不满,“节奏慢的要死,看得我都犯困了,这是不是墨菲拍摄的电影?”
右边的一个人直摇头,“这与我们想的根本不一样,这不是一部动作犯罪电影。”
几个人同时沉默,这电影根本就是一部小众的偏文艺向的个人传记片。
缓慢的节奏,用于表达人物内心的长镜头,痛苦的挣扎选择,各种艺术化的镜头……与他们期待的快节奏的黑色电影完全不一样!
不说前面的沉闷的各种文戏,最后迭戈-罗斯设计干掉自己帮派老大的高潮戏,按照墨菲过往的风格,怎么都要来一场彗星撞地球的大战,但影片根本就没有,枪战戏一掠而过,影片着重描述的都是迭戈-罗斯的阴谋诡计,压根就没有大场面。
迭戈-罗斯利用帮派与墨西哥毒贩之间的矛盾,联合警局的一位警长以及为帮派服务的会计师,干掉帮派的老大上位之后,影片也就此结束。
虽然看到了詹姆斯-弗兰科和乔纳-希尔这两张脸,但墨菲的那些影迷们并不怎么满意,离开影院的时候,很多人脸上都带着几分失望的表情。
“影片确实黑暗严肃……”有影迷边走边聊,“但总是缺了点什么,让人嗨不起来。”
有人耸了耸肩,“缺了高潮戏,整部影片叙事缓慢,显得很平淡。”
“这根本就不是拍给我们看的电影。”有影迷不经意间点到了问题的关键。
首映剧院里面,看着落下的字幕,托德-麦卡锡站起来用力鼓掌,这堪称是进入颁奖季以来看过的最好的影片之一,叙事平缓而主题深刻,人物塑造出彩,长镜头设计巧妙,比起上半年墨菲-斯坦顿执导的另一部《混乱之城》来更见功底!
肯尼斯-图兰也在鼓掌,影片特有的黑暗气息体现了墨菲-斯坦顿非凡的导演功力,电影语言的运用更加的平实,更容易引起他的情感共鸣!
影厅里面掌声如雷,肯尼斯-图兰看到第一排的剧组人员走向通往新闻厅的出口,对托德-麦卡锡说道,“我们走吧,今晚很有收获。”
托德-麦卡锡跟在肯尼斯-图兰后面,随着人流向外面走去,边走边说,“墨菲-斯坦顿终于抛弃电影中的浮华,回到了电影最应该有的淳朴本质。”
墨菲-斯坦顿过去那些电影也不错,想相比于这部叙事沉稳和主题深刻的影片来说,节凑太快了些,镜头太短了些,炫技太多了些,剪辑太凌厉了些……
像这种平凡电影语言之中见功底的影片,才是他该追求的。
后面是新闻发布会,托德-麦卡锡和肯尼斯-图兰都没有参与的兴趣,直接离开了影院。
这部影片的映后新闻发布会上面,墨菲正在应对媒体记者的舌枪唇剑。
“斯坦顿导演……”
首先站起来提问的是来自《好莱坞报道者》的记者,他的问题比较专业,“这部影片以长镜头为主,节奏也比较舒缓,与你之前的快节奏的影片完全不同,你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改变?”
“因为我首先要保证观众能感受到故事的情感氛围,情感是我在这部影片里面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保留的东西。”
相比于过往的采访,墨菲回答这个问题基本说的都是实话,“你想让观众感知到什么?在观影时,如果观众从头到尾都能感觉到你所想表达的感觉,你所做的一切就都值得了。他们最终记住的不是剪辑手法,也不是摄影技巧,也不是表演,甚至没有故事,而是他们的感受。”
想要让观众记住迭戈-罗斯这个对他们来说的无名小卒,就要让人看了之后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