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 袁术中原大撤退(下)
袁术轻视曹操,小瞧兖州,不是没有原因的。
青龙二年末,也即是历史上初平三年末,西元192年末,扬州刺史陈温突然病死。
陈温虽远在江南扬州,但是诸侯讨董之际,他却亦作出不少贡献。譬如,曹操孤兵出击荥阳,反被徐荣歼灭后,他与夏侯惇为再度聚集一支精兵,遂千里迢迢赶赴扬州,寻求援助。那时,正是扬州刺史陈温出面,支援曹操四千精锐步卒。
汉世的扬州,地域包括后世的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南部,面积极大。汉世的扬州,虽然开发度相对较低,人口相对薄弱,比不上气候环境适宜农耕的中原,但是,无论如何,扬州总归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倘若陈温不死,周边军阀顾忌其对扬州数年经营,自然不敢贸然侵犯扬州。不过,陈温今日既然已死,谁不心动这数千里辖域的扬州六郡?
因陈温的陡然病逝,扬州的局势陡然激荡起来。
首先,陈温家族中,有一位名曰陈祎的堂弟。呵呵,也是巧合,陈祎恰好与后世那位因《西游记》而闻名于世的唐僧唐玄奘,同名同姓。
虽与唐僧同名同姓,但是陈祎可绝不是唐玄奘那种佛教高僧。陈祎此时壮怀激烈,一心要父传子,兄传弟,将扬州打造为陈氏军阀私有。因是,陈温才死,陈祎便高调宣布他将继承陈温的遗产,就任扬州刺史一职。
不过,陈祎想弟继兄业,独霸扬州,还得问问汉世其他各路军阀同意不同意,承认不承认。
显然,无论是袁绍,还是袁术、刘杲,皆不会容忍陈祎形成扬州军阀。因此,他们不约而同的否认陈祎继承扬州刺史的法理性——袁绍举荐从兄袁遗就任扬州刺史;袁术举荐陈瑀就任扬州刺史,刘杲则征辟刘繇为扬州刺史。
袁遗,字伯业,豫州汝南郡汝阳县人,为袁绍族兄。早在诸侯讨董之时,时任山阳太守的袁遗,就全面投靠袁绍一脉,抵制袁术。
陈瑀,字公玮,徐州下邳郡怀浦县人。陈瑀家世不凡,其父乃是故太尉陈球。汉灵帝光和二年,时任永乐少府的陈球,与司徒刘颌、步兵校尉刘纳、司隶校尉阳球,共谋诛杀宦官曹节时,因不慎走漏消息,反被曹节屠戮。唯待黄巾事发,朝廷解除党锢,陈瑀才因父亲荫功,依次被人举荐为孝廉、征辟三公府,渐渐踏入朝政官场。
刘繇,字正礼,青州东莱郡牟{mu}平县人。刘繇,出于齐王一脉,是故兖州刺史刘岱的亲弟弟。
话说,扬州刺史陈温病死消息传至关西后,长安朝廷立即着手推荐合适人选。
刘杲本意是外放长安朝廷官员,安抚扬州六郡,结果,朝议时许多臣僚纷纷表示反对:“朝廷外放大臣,山东诸州郡则必起抵制之心。且,扬州相距千里,虽有忠心陛下之臣,难逃形势所迫,无助陛下一统六合。与其引起徐州陶谦、荆州刘表顾忌关中胁迫,不若就地征辟山东人为刺史,一可远远羁縻之,二可安抚刘表、陶谦之心。”
于是,刘杲遂令臣僚议论,当该征辟谁为扬州刺史。
长安朝廷臣僚连续推荐数人,刘杲皆不满意。恰在那时,刘杲陡然想起历史记载,遂主动向群臣询问:“故兖州刺史刘岱之弟刘繇刘正礼,可否?”
臣僚认同刘杲提议之后,又提出些许疑问:“天下纷争,诸侯纷纷自立为军阀。刘繇为宗室之后,彼若携扬州之势,篡位称帝,又该如何是好?”
刘杲想起刘繇历史上的表现,哂笑道:“刘繇之才,与刘岱相仿,能为治世之臣,不能做乱世之主。莫说篡位称帝,便是令他遏制住扬州诸山贼水寇,已是千难万难他若冒然称帝,只须三万精锐巡视荆扬,将立时剿杀其人。”
想起刘繇,刘杲又不禁想起有小霸王称呼的孙策,不禁有些犹豫:“刘繇固然无害,孙策却是值得担忧。单凭刘繇的能力,却是抵挡不住孙策。若是郭嘉攻略冀州进展不顺利,孙策一如历史上席卷江左,却是大大不妙。还须另寻一位大将,遏制孙策。”
仔细回忆一番历史典故,刘杲遂特意寻来刘晔:“扬州是你家乡,你肯定熟悉当地地理人情。此次征辟刘繇之事,便你全权主持。嗯,你去扬州之后,就暂以监军身份,长时间留在扬州,辅佐刘繇成事。另外,诏书我准备两份,一份征辟刘繇为扬州刺史,一份是征辟太史慈为安东将军。太史慈,字子义,与刘繇同郡,为东莱郡黄县人。”
“另外,听闻你与鲁肃关系颇近,那么,你务必请他为你副贰。总之,你此去扬州,不求牢牢控制扬州六郡郡郡恭顺朝廷,但求不使扬州出现巨盗大寇。南阳不是久留之地,袁术或将转战扬州;江左孙策、孙贲,帐下百战将领无数,彼若起兵,亦是心腹大患。你去扬州,首要任务就是遏制孙策、袁术,令其不能一统江左,祸害扬州。”
鲁肃,字子敬,下邳郡东城人。后世,鲁肃与周瑜、陆逊、吕蒙,四人并称为东吴四英杰,名头颇大。
不过,此时此刻,鲁肃的讽喻可着实不妙。鲁肃是富家子弟,但却不治家事,随意四散家财,贩卖祖传良田。在外人眼中,鲁肃可谓是一个活脱脱的坐吃等死的败家无良富二代。然而,这位寻常人眼中的败家无良富二代,刘晔见过之后,却是大为叹服,并与他结交为好友。
刘晔肃然伏拜于昆明池,斩钉截铁的回复刘杲:“臣去扬州,必不负陛下厚望!”
就这样,袁绍、袁术、刘杲三方,各自举荐一位扬州刺史,争夺扬州名义直辖权。
扬州还未实际到手,袁术已经先与袁绍火并起来。
袁术压根不念袁遗是他从兄之情,竟趁着曹操尚与青州黄巾贼对峙期间,果断出军掩袭袁遗。不意袁术竟陡然引军攻来的袁遗,意料之中的被袁术瞬间击溃,兵卒散去大半。不过,袁遗并没有灰心——只要他能安全抵达扬州,就能借助袁家声望,袁绍势力,再度拉起一批能战精兵。于是,袁遗遂率领一帮溃兵,加紧赶路,准备经沛郡,间道奔往扬州。
奈何,也是袁遗霉星高照。袁遗在前往扬州路上,竟然被他帐下一群乱兵就地斩杀
袁遗窝囊的死于乱兵之手,致使袁绍谋取的扬州计划,瞬间搁浅。
趁着袁遗被害,刘繇未来时,被袁术举荐的陈瑀,在汝南袁氏的隐性援助下,顺势登上扬州刺史之位,赢得诸郡太守的效忠。
陈温虽在扬州经营许多年,却不曾将扬州打造成陈家私有的铁桶江山。陈温之所以能安稳主持扬州事务,根本原因是昔日雒阳朝廷举荐的一州之主,象征着大汉朝廷。
赖朝廷威名所兴,必将因朝廷威名所衰。
陈温既死,朝廷又不曾正式任命他为扬州刺史,陈祎凭什么继承扬州刺史之位?于是,口口声声要弟继兄业的陈祎,却陡然发现,除了陈温帐下个别亲信,扬州诸官吏基本上没人理会他。
待陈瑀携带袁术举荐文书,前来扬州后,无数官吏在袁氏门生影响下,自然纷纷示好陈瑀。
陈祎所谓的弟继兄业,瞬间成为一个荒诞的笑话。
不过,令陈祎稍稍安慰的是:为抵制袁术,袁绍又及时遣来侍者,一改前时态度,竟然认可陈祎接替袁遗为扬州刺史。
是的,是接替袁遗为扬州刺史,而不是接替陈温为扬州刺史。如若接替袁遗为扬州刺史,则意味着陈祎放弃自立之心,名义上归顺袁绍一派。仔细斟酌一番后,陈祎果断选择归顺袁绍,并依借袁绍系势力,对抗由袁术举荐的陈瑀。
如此一来,围绕着扬州刺史之位,袁术系陈瑀、袁绍系陈祎、刘杲系刘繇,顿时形成三方互争之局。
后来有人笑称,袁绍、袁术、刘杲,是天下大三角之争;陈瑀、陈祎、刘繇,乃是扬州小三角之争。
这句话,可谓一语道尽扬州如今局势。
胜败本是兵家常事,袁遗被袁术击溃没甚奇怪,奇怪的是袁遗竟然被溃兵就地斩杀。
乱兵斩杀主将,往往是政权失控的外现之一。袁术之所以看轻兖州,认为兖州一片混乱,不堪一击,便是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