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淮南刘晔刘子扬前来谯郡求仕,本来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可每想到在招贤馆上演了一场兄弟重逢的好戏,刘晔迷迷糊糊之间就成了刘宇多年未见的总角兄弟。后来刘宇将刘老夫人接到谯郡,晨昏定省,奉若亲母,刘老夫人年事已高,也记不清多年前的往事,见这个侄儿如此孝敬,也就乐呵呵的认刘宇做了义子。
这也是刘宇的高明之处,他知道像刘晔这样的大才,胸中自有他自己的一套择主观。就如同后世的海龟派B之类的抢手人才,他在找工作时,一般是他挑公司,而不是公司挑他!
所以对于这样出类拔萃的人才,要么就以才学收服之,要么就以情感之。不过刘宇认为和能人比才学是件很累的事,况且自己对于一些事情只不过是稍有前瞻性罢了,还不能用汉代的语言和观点完美的描述出来。他现在也在努力学习,也准备写几本书,可要他马上和三国顶级人才过招,他心里没底!至于以情感之,则是可行之道。不过这个情字的拿捏很是关键。其实三国中,在处理与下属感情方面,刘备是做得最好的。
曹操对人才是恩威并施,且疑心甚重,动不动就杀只鸡来儆猴!束缚他和下属的更多的是君臣之理。
孙权就不用说了。手下一多半都是他的父兄留给他的两世老臣,还有这些老臣的子弟故旧,以及依附于孙家战车上的江南世家子弟,他本人只需把水端平即可,并没有经历过人才招揽和储备的阶段!
而刘备和下属之间,更多的是一种近似于亲情的维系。他和关张是结义兄弟,和赵子龙是亲如兄弟,对于诸葛亮这个比他小20岁的军师,则带之如至亲,饮食起居莫不关心!也正是因为这点,刘备拥有了三国中他独有的人格魅力,也正因如此,虽然刘备在三国逐鹿中经常被杀的单人独骑远逃他方,但总是有诸侯会收留他,而且待遇不错,袁绍一直奉他如上宾,曹操则引他见天子,最终确立了他皇叔的地位,另外还有左将军等一串抬高身份的官衔!而他的部下,不管他遇到什么困境,始终对他不离不弃,总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自动聚集到他身边来。所以说刘备前期的用人策略是很成功的,直接打下了后来蜀汉的基础,只不过他后期自封汉中王继之称帝之后,对下属恩渐寡而威见长,导致不断有人从蜀汉叛乱出去,对于蜀汉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这其实也是刘备这种怀柔手段的一个缺点,那就是存在不稳定性。你对那些下属千日优待,有一天给他点平常待遇,他马上就心怀不忿。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宠坏了”!不过刘宇仍然比较喜欢这样的人才策略,因为这样更有人情味。所以他就自导自演了这一出兄弟重逢的戏,用兄弟之情牢牢束缚住了刘晔!
刘晔的加入使得刘宇的很多计划得以实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连弩和投石机的创造,或者说改进。刘宇画了几张图样,将刘晔,郑浑还有毕岚都叫到了内书房,将图样交给他们参详。而孙琳则在一旁恶补三人的基本物理知识。刘晔和毕岚都是头脑灵活,心灵手巧的发明人才,郑浑虽说创新意识差了些,但锻造实践经验丰富,三个人互相补充,再加上孙琳将给他们的那些匪夷所思但又千真万确的知识,他们很快就摸到了图纸上几样器械的关键所在,一时间兴奋不已。刘晔更是对孙琳的博学称赏不已,一口一个大嫂的赞个不停,弄得孙琳连脖子都红透了,偏偏又无从解释,毕竟她和刘宇除了最后一步,能做得都作过了,在古代人看来,这和成亲根本没什么区别!没办法,孙琳只好拿在一旁偷着乐的刘宇出气,三根手指拧得这厮一阵鬼哭狼嚎!
时间紧迫,刘晔等三人马上分工,刘晔和毕岚负责技术攻关,而郑浑则负责元件制造。一时间,三人都沉浸到科学创造中去了。刘宇和孙琳反倒没什么事可干了,于是孙琳继续去经营她的许氏集团,刘宇则批批公文,闲暇时就到较军场去监督部队训练。现在的四千精兵可不同往日,个个体格彪悍,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种豪壮之气充溢出来!刘宇心中暗暗高兴,这可都是宝贝啊!等到今年秋收之后,青州十多万人元气尽复之后,就可以再招四千精锐,反正自从毕岚的水利工程完工投入使用之后,农业效率提高了一倍,同时也节省的大量的劳动力,像这样近20抽一的征兵率其实仍然很宽裕。到时就可以采用后世中国部队的传统做法,用老兵带新兵,那么不用半年就会再带出四千精兵!这样到黄巾起义时,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力量来抢夺平定叛乱的第一杯羹了!何况自己还有一个计划正在酝酿,如果能够顺利实施的话,嘿嘿嘿.....刘宇发出一阵YD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