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地球上,从来就找不到一的时光。菲律宾与古巴的枪声刚刚停歇,南非的战事又起。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与布尔人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而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军备竞赛也开始升级。无数的资源、新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被用来生产更为先进的武器与军备,而且生产规模甚至达到十九世纪末工业总产值4以上。斯曾这样说过:“二十五年来,整个欧洲以空前未有的规模进行武装。每一个大国都力求在军事威力和战争准备方面超过另一个大国,从而使对方屈服。”然而,趁着英国人身陷战争泥沼、欧洲强国疯狂扩军的空挡,新生的中华帝国完成了艰难的五年过渡期,并开始埋头发展,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过渡……
自1850年中国人口达4b的原因,中国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下,女婴存活率非常低,甚至还有大量杀(女)婴现象。这些因素使得中国人口男女、南北比例极度不协调,而且50年内人口减少近一亿。中华帝国成立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人口措施,甚至还专门颁布了女婴保护法。至1901年,中国的人口50来第一次止住了下降的趋势,开始缓慢增长:总人口数从1896年的3.414增长为3.4亿,而且女婴存活率创百年来的新高。另外,在强有力的移民政策鼓励下,整个中国的人口分布有了显著改善。1901年,南北人口比例从1894地7:3成6.23.8。东北三省人口从1896年的不足五百万增长三倍多。突破一千六百万大关,而且南百姓往东北、内蒙、新疆移民的数量还在逐年递增!(历史上,东三省人口在1897年达到700万。
在教育方面,中华帝国每年都投入专项经费兴建各地初、中级学堂。至1901年,大部分省、府、县已经完成了基础教育体系的构建,各级初等学堂也迎来了第一批毕业生。虽然这批学生仅仅只有数万人,不过他们却成为了中国新式教育的第一批受益者,也是中国走向现代教育的里程碑。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华帝国不仅每年都有针对性的向各国派遣大量“官派留学生”(毕业后强制性回国那种),并同步在国内建设各种研究所、实验室、专业和综合性大学。使得这些留学生可以安心回国任教或者任职。至1901年,中华帝国的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政治学院、外交学院、海事学院、国防大学等等专业高等学府相继建成,而最受欢迎的专业技工学校更是遍布大江南北。无数的学生从这些学校毕业,进入政府部门、工厂、研究单位任职,成为社会精英。在所有地大学中,中华帝国大学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大部分外派留学生都回到这里任教,而且在各种实验室、研究所、科研机构的介入下,帝国大学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教学质量和范围上,都已经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学府。甚至还吸引来了个别外国的留学生。1901年,中华帝国教育部颁布《中华帝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大幕……
人口大规模迁徙,使得中国国土上大量的荒地被开垦成良田,农产品的产量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在水患和灾害方面,中国水利部、农业部出台了一系列地政策。特别针对黄河流域,水利部更是投入巨资进行治理。到1901年,虽然黄河水患还没有彻底根除,不过整个黄河域的洪水发生频率与强度都有所减弱,沿岸地数十万亩洼地又一次长出作物,成为中华帝国的北方粮仓。此时加上朝鲜、印度支那、日本、菲律宾等殖民地的农业产量。在中国三亿多国民的饭桌上,白面、大米已经不再是奢侈品!
工业方面,在铁路、公路针对性建设和政府引导下,七大重工中心和沿海轻工业带已经有了初步的框架。中国目前的工厂虽少。不过却都有两个潜力巨大的特点。其一是工业标准化生产,即每个中国工厂出产的产品都必须达到帝国科工部的标准,而且每个在中国建设的工厂都必须使用标准化地原料。例如中国生产和销售的钢铁。从成分含量、形状、延展性、用途等等方面强行规定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