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孙元起已经猜到,张之洞肯定不会全盘接受自己的提案,所以闻言之后立马躬身答道:“还请香帅赐教”
张之洞摘下眼镜,这才说道:“之前老夫就一再说过,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百熙来到湖北,首先便整顿师范学堂,足见你与老夫所见略同,心有戚戚焉。老夫看了你的折子,总体是好的,不过因为你来湖北时间尚短,考虑问题难免不周”
顿了顿,他扬扬手中的文稿:“首先是关于并校、撤销速成班。百熙,你知道现今湖北有多少所新式学堂?又有多少学生、多少老师么?老夫来告诉你,据今年年初的统计,全省有00所新式学堂、五万名学生、五千名教职员工。但这对于湖北两千四百万人来说,仍只是杯水车薪,以后必须还要大规模新建学堂、招收学生。如果撤销支郡师范、速成班,哪来足够的师资?”
孙元起并像其他官员那样,听见领导批评便唯唯诺诺、连连称是,而是应声答道:“关于新式学堂的新建和布局,是下官准备在整顿师范后立即着手的工作。既然现在香帅提到,而且和整顿师范有关,那请允许下官先大致陈述一下。
“如香帅所言,现在全省有00所新式学堂,据我臆断,其中应该是1000所小学堂,400所中学堂,100所其他各式学校。然而湖北省十府一州一厅,共计辖县六十,照此推算,每府应该有100所小学、40所中学、10所其他学校,完全足以敷用,为何还要大规模扩建新式学堂呢?不外乎两个原因:一、布局不合理;二、学堂规模太小。
“布局不合理,新建学堂自然无可厚非。而学堂规模太小,会导致教师的浪费,必须予以撤并。按照教育学理论,学校师生比在1:-20最合适。而湖北五万名学生,却有五千名教职工,明显不合理。究其根本,就在学校规模太小导致教师的浪费。师范院校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此次撤并,相信可以使得教师能力最大化,减轻财政负担,并更好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至于香帅所说,眼下省内需要大量的师资,下官倒觉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撤并学校,重新培养合格师资,最快三年便可以毕业,省内中小学生也不过只耽误三年时间;而且目前已有大量师资,未必就真的耽搁了。可是利用速成班培育的老师,一旦不合格,误导所教的中小学生,那可就是一辈子的事啦”
张之洞听了之后,捋着胡子又问:“合并之后,新学堂每年也不过培育数百名学生,又未必都留在湖北省,只怕仍不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吧?”
孙元起对此胸有成竹:“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力:首先,新学堂要扩大招生名额,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其次,入校学生如果签署合同愿意留在湖北任教,免除在校期间的各种学杂费、食宿费,并享受较高金额的奖学金。再次,湖北各级学堂在职的合格老师,由各级衙门予以补贴,提高待遇。
“而且并校之后,原有的老师、学生重新加以考核,然后决定去留、升降,估计原先的优秀学生,在一两年间就可以毕业,相信教师短缺问题会在未来三五年间得以缓解。”
张之洞微微颌首:“那老夫来说你折子里的另一个问题。你要减少师范科里面的经学,增加西学的内容?百熙你要知道,所谓师范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如果在才、德之间选老师,宁可有德无才,也不要有才无德。经学关乎人心道德,怎么能随意减少呢?”
孙元起毫不留情地予以反驳:“如果读经就能保证品德纯正,那中国历史上还会出现昏君奸臣么?所谓‘行胜于言’,要想确保学生的品行,最好是在学校里面就规范他的行为、纠正他的错误,而不是仅仅坐在屋里读经书”
自从1889年8月出任湖广总督到现在,期间除了两次短暂离职外,张之洞已经在湖北地面上呆了14年,似乎从没有属下敢这么和自己说话的,他一时间居然不知道怎么回答。愣了半晌,才清了清嗓子:“既然百熙你认为没问题,那老夫也没什么意见。你等京中有了旨意,便开始调整吧。掌管教育本来就是提学使司的职责,想来没有人会说旁话,关键是注意策略,要加强沟通,别让学校的老师学生闹出什么乱子来”
回到衙署后,孙元起立即命刘师培写份花团锦簇的奏本,把师范学校改革方案附在后面,通过大清的邮传系统递到北京学部。
随着这封折子一起寄出的,还有给经世大学的一封信,希望马上要毕业的学生尽量到湖北支持地方教育。凭借自己的号召力,总也应该有几位学生能来湖北吧?孙元起要求不高,只要有7位就足够了眼下两湖总师范学堂里面,物理、化学、博学和算学的教习加起来也只有7人,孙元起是抱着将他们一脚踢干净的决心来筹备新学校的。
改革师范学校,对于湖北教育,那是急如星火的大事;然而对于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所以这封奏折只能按照程序,慢悠悠地进京,在学部呆上一星期,才转到军机处的案头。等批转完回到孙元起手中,没有俩月是不可能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