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中国,西北。
在草原和沙漠的边界处,竖立着几幢铁皮的简易房,四周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一圈,这些铁丝网只有一人多高,每格一段距离用木桩固定着,这种铁丝网对人来讲没太多防范作用,普通人就能轻而易举的从上面翻过去,不过它在这里的作用不是用来防人的,主要是用来防一些野外动物的闯入。
“张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一间简易房的门打开,走出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穿着桔红着的冲锋衣,下身是扎着裤脚的快干裤,脑袋上还包着三角巾,再加上鼻梁上架着的太阳眼镜,瞧起来就和玩户外的资深驴友差不多。
被他称为张老师的是一个中年人,正站在院中向远处眺望着,听到声音回头看了一眼,顿时微皱起眉头来。
“不急,等明天林队长回来再一起走。”
“还要再等到明天?”年轻人抬手看看腕上的运动表忍不住道。
“当然是明天。”张立云回答道,接着又道:“我说小万,我们的工作有严格的规定,野外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勘探工作必须按照程序进行,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后面工作有的是,慢慢熟悉你就习惯了。”
年轻人想想顿时笑了起来,点点头称是,接着就回了他的那间屋。
见年轻人离开,张立云微微摇头。张立云是西北勘探队的工程师,同时也是西北地质大学的老师。而刚才和他说话的小万,万毅是西北地质大学在读硕士生。这次是大学安排万毅来张立云所在的勘探队实习的。
万毅是前天到的这里,这个地方是勘探队的补给站,负责勘探主要工作由队长林建学主持,张立云作为地质专家是林建学的副手,同时也是这一次的带队老师。
西北地质大学和勘探队的合作已经好些年了,最初的合作还是上世纪60年代初,而且这么多年来。西北地质大学给地质研究所和勘探队输送了不少人才,而地址研究所和勘探队也为西北地质大学做出了许多贡献。就像张立云。他目前不仅是研究所的人,同时也是西北地质大学的兼职任课讲师。
每年,张立云都要带几位学校推荐的学生参与勘探队的工作,这些年他带过的学生也不少了。可像万毅这样的学生却是头一回碰到。首先,万毅和以前带队情况有些不同,他是学校里单独安排下来的。其次,像万毅这样的硕士生在勘探队实习的例子很少,至少张立云是头一回碰上。最后,万毅这人给张立云的感觉不像是吃苦的人,第一次见面张立云就觉得万毅的家庭条件应该很不错,仅仅手腕戴的运动表就顶他几个月的工资,而且到了补给站后。万毅从来没有穿过那种普通的工作服,而是穿着名牌户外服一直在自己面前晃荡,简直就不像是来实习而是来户外度假一样。
总而言之。张立云对万毅的第一感觉很不好,觉得这么一个享受惯的公子哥来到勘探队伍,他真难以相信万毅能吃得了这个苦。别瞧万毅现在一副很期盼出发的样子,估计等真正到了野外后,这小子过不了几天就得哭爹喊娘要回去了。
林建学回到补给站的时间比预料中的早些,常年的户外工作。真要论起来林建学可比张立云还要年轻一岁,可两人站在一起瞧起来林建学却像大了张立云好几岁一样。一张黝黑的脸膛透着红光,乱七八糟的头发和胡子结连在一起好几天都没洗剃过,身上的浅灰色工作服都已脏的变成了咖啡色,背着一个硕大的军用迷彩背包,要在城市里看见几乎和盲流没什么区别。
“老林,辛苦了。”等林建学洗了个澡回到屋里,张立云递了支烟给他,询问起这次出去的工作情况。
林建学的性格有些沉默寡言,对于工作方面只是简单扼要地讲解了一下。他们这支勘探队伍一共有五人,林建学是队长,张立云是副队长兼地质专家,还有队员秦守义、王小山、吴军三人,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对西北沙漠和边缘地形进行勘探,找寻沙漠中所蕴涵的资源,包括地下水源等等。
这是一项长久而非常辛苦的工作,往往十几天甚至一个月的外出可能一无所获,可是林建学带队一干就是好几年,每年365天,他几乎有300多天左右的时间都在西北这片广阔的沙漠地区四处奔波。
“听说来了一个大学生?实习的?”手上的烟头都快烧到手指了,林建学看了眼猛抽了最后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