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发动全线冲锋,唐军的战鼓却发出了后撤的信号。对于这样的鼓点唐军官兵非常熟悉,因为火枪的作战特点,后撤作战是经常的事情,所以他们并不惊慌,而是全军稳步后撤。
见到唐军尚未接战已经撤退,广南军集体兴奋了,他们以为对方见到这么多战象胆怯了,竟然尚未开始作战就先行撤退,这显然是要溃逃了。只要他们再加一把力,战斗的胜利就是必然的,现在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全线进攻,消灭这些看起来装备精良的唐军。
广南军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就连久经战阵的阮福源也是这么想的。因为在经济不发达的时期,国家无法长期供养大量常备军,因此在各国军队中只有很少的精锐士兵属于常备军,大部分都是临时征召的农民。
这样的军队体制,造成大量士兵缺乏训练和纪律性,在作战的时候都是以常备军为中坚力量,将临时征召的士兵作为炮灰使用。这样的军队作战时,全军在常备军的带领下向前冲锋,那些临时征召的士兵也能做到奋勇向前。
军心稍有动荡,或是全军被击退,那些毫无纪律观念的炮灰兵的士气就面临崩溃,造成全线的溃逃,历史上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因为这样的情况而造成的。
广南军的士兵不会想到,唐军全员都是训练有素的常备军。他们有铁的纪律和较高的军事素质,后撤这样的战术动作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会对士气造成任何影响。
汤汝年之所以选择全军后撤,的确有对战象考虑不足的原因,不过也有诱敌深入的想法在其中。见到唐军开始徐徐后撤,那些广南军官兵开始全力追击,而速度能比得上快马小跑的战象更是冲在最前面,渐渐与步兵群脱节了。
在广南军的体系中,战象类似于后世的坦克,它可以为步兵提供掩护,同时在对方的阵线上打开突破口,后续的步兵会扩大缺口造成一点突破并制造混乱,最终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
不过在全力追击的情况下,战象的速度太快,已经与后面的步兵拉开不小的距离。这些战象已经成了整个阵线上突出的部分,他们即无法掩护后面的步兵,也无法得到步兵的支援,就在这个时候,隐藏在后面山岭上的火炮群开火了。
一大片硝烟从山顶上升腾而起,紧接着就是滚滚雷声传来,许多广南军的士兵都抬起头来,好奇的看着晴空万里的蓝天,不知道究竟为何没有乌云就出现了雷声,然而答案很快就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