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凝说着,双手比划着,左手手掌当成地面,右手手掌斜斜地切了过去,“弯道跑的时候身体应该是地面应该是一个夹角,是从头到脚的整体,不是一个上半身的倾斜。”
“明白了。”
叶钦看着严凝比划的动作,点了点头,嘴唇微动,跟着又默默地复述了一遍。
“你先跑几趟自己体会一下。”
严凝看着叶钦低声嘟哝,知道这是叶钦的学习风格,她只要一讲技术要点,叶钦不管明不明白都会先完全记下来。说不上这样的方式是好是坏,但在她带过的几个体育生里,叶钦的用心程度绝对超过了大部分人。
跑动技术的雕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身体一点一点去改变适应,奔跑的时候还需要体会那细微变化后的感觉,然后养成习惯,光靠说说自然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
跑道上的脚步声再次响起,叶钦的身影开始在弯道一遍一遍的奔跑,先是最内侧的第一道,然后到最外侧的第八道。
每一个道次和每一趟的弯道跑,叶钦都细细地体会着自己在快速跑过弯道时的变化。看着很简单的一个弯道跑,但是细微的技术改善调整,却能够让人跑得更轻松更舒服。
远处看着叶钦开始进入训练节奏,严凝站在场边,轻轻吐了口气,眉头不经意地皱了起来。
她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叶钦没有去专业队,留在了秀水二中,她很希望把叶钦给培养出来,不想叶钦在她手里耽搁了。和校长温同师各种争取福利,就是想让叶钦能够尽可能有好一点的条件。这个阶段练体育年龄上已经没有优势,如果再耽搁了,以后很可能一个好苗子就这样给荒废了。
这个寒假她通宵达旦,熬夜研究了托人给带来回来的教练类书籍和训练方案,但越是了解得多,就越是发现自己知道的太过片面,以至于让她有了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在她曾经的职业生涯,很多东西都是听着教练讲,然后严格执行,去做,去训练,但内里的很多根据并不太清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想过那么深奥的一层。
做一个体育老师,她所学习了解的那些是足够应付了,一些简单的训练手段和方式,能够很清晰地传递给学生,但要是想更进一步,给叶钦提供专业的训练,光是她的个人素养就有些力有未逮。
老师是传授知识,将所了解的知识要点灌输给学生,消化理解。而教练侧重的是总结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分析他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定计划,给出解决方案。
比如她寒假的时候分析了两个体育生刘一祯和李建超两人的技术特点,刘一祯的脚掌着地支撑及向后用力力量很大,后蹬腿充分伸展。但是大腿前摆能力很差,大腿前摆至与水平面角度拉不开。
而李建超前摆大腿能拉得开,但支撑脚的落点,往往较明显在身体投影前方,支撑也没有充分地舒展开来,看上去有点“坐”着跑。
问题她找到了,但两个体育生需要的并不是她单单挖掘出问题,而是要她提供一个合适的改善计划和提升方案。
而这种计划方案不是一朝一夕,单人针对性的训练模式在当前根本不合实际。
而叶钦,她现在才开始着手建立档案,对于叶钦的技术特点都还停留在表面阶段,更别说深入的制定训练计划。
从省队拿到手的几个训练计划,她自己也头头尾尾看过好几遍,删删改改,甚至自己根据这些也制定了几个训练提升计划。
但很多计划做完之后,她自己都看得出来不适合,太肤浅。她越想向专业的教练看齐,遇到的问题就越多。水平不够,没有助手,无人可依赖,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自加压力,没有人分析、探讨,做方案,光靠她自己一个人力有未逮。
看着场中正在训练的叶钦,她发现又一个难题摆在了自己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