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区伊华之间的大规模械斗时有发生,但因为朝廷的民族政策有失偏颇,加上地方官往往都是华兰族人,所以他们偏袒华兰人而歧视回民就是常事,这让伊族人往往有冤难伸。
历史上的历代皇帝对伊族还是颇为优待的,伊民也能参加文武科举考试出仕,尽管这些职位通常并不算高。但从1862年开始,后金政府却是风向陡转,颁布了一个歧视伊民相当严重的法律。例如高原省和西域省的伊民犯了盗窃和抢劫罪必须充军到交趾和贵黔两省,有时还处以终生戴枷,这比其他华兰人在犯同类案件时轻责的笞刑要重得多。
正因为这样的压迫加上地方官的偏袒越来越明显,伊华的冲突终于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局面。
后金朝古宁时期,由于东南方对太平天国的战事靡费浩大,造成高原省负担严重加大,实收的田赋增加到了正规田赋一倍半。实际上在高原地区,伊民起事之前就爆发过两次农**动。
第一次是咸兴六年,渭南县渭河以北的农民,刀客冯元佐率领农民到县里抗议,反抗盐课摊派而交卸农具。它是类似工人罢工的消极反抗办法,后来很快就被官府瓦解。
第二次是在咸兴十一年,临潼县李桥人杨生华号召村民叛乱起义,渭河以北几个大镇都参加了,与官兵相持数月后失败,杨生华全家被杀。因为这次起义,让大户人家人人自危,使得高原团练横行。
团练横行乡里、抢劫杀人,最终惹恼了伊族人。古宁元年春天,在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部联合捻军进入高原省的直接推动下,关中各地伊民纷起响应。其主要领导是赫明堂和任武,他们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营,任命了于彦禄等十八元帅。伊军曾包围西安达一年多之久,还曾包围了潼关,一度威胁着三省交汇处的咽喉要地和峰西滨河一带的地区。
朝廷在得知这种情况以后,立刻派出重兵予以镇压,但由于后金军战斗力太弱,加上后来连年干旱民不聊生,造成了更大规模的起义。这些人没有正确的起义纲领,除了反抗压迫根本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所以他们的起义注定失败。
在反抗后金军之余,那些伊族人开始将屠刀转向了经常与他们发生械斗的汉民,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屠杀。直到左宗棠在镇压西捻军之后回兵西安,大肆镇压伊民起义,这才让高原省的局势的以稳定。这次回乱持续了十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华兰百姓被屠杀一千五百余万,伊民也在左宗棠的镇压之下损失了超过五百万人口。
经此一役,伊族人更加受到华兰族和后金族人的歧视。为了避免伊族人再发生叛乱,朝廷将这些伊民分散迁移到西北各处,只在西安留下了两万多人。马福祥的祖上就是因为回乱迁移而来到青原的,自从出仕以来,马福祥就饱受各族官员的欺压。如果不是在庚子国乱时,他在兄长毙命后坚持抗击八国联军,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也无法达到西宁道总兵这样的职务。
马福祥是个精细人,但随着官场上的打压,他变得有些愤世嫉俗,对于华金官员也越来越厌恶。在赵守宏到来之前,每有华金官员到任,都会被他来个下马威,平时也多是冷语相加。因为大家都知道马福祥的脾气,也没人会和他计较,庆恕也是早就习惯了。
今天赵守宏到任,大家都在等着看马福祥如何对付赵守宏,想不到这么快就来了。马福祥这次与其说是下马威,不如说是一次试探。没想到赵守宏丝毫不以为杵,甚至没有任何不悦的神色,他完全是将马福祥当做一个同事,而非歧视的伊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