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的进度并不快,甚至可以用蜗牛般的速度来形容,娜塔莉有时会因为演员的问题喊停,有时又为自己的原因中断拍摄,这样一部类型的影片,对于女性导演来说确实不容易,她明显还处于调整阶段。
由于拍摄的是美国大兵在伊拉克的生活,娜塔莉还经常与剧组的特聘顾问交流,那是一位退役的美军军官,曾经长时间在伊拉克服役,并且多次协助过拆弹兵的工作。
对于这些,瑞恩都帮不上太多的忙,他只能创造最有力的拍摄条件以及利用好政治社会环境。
“我得到确切消息。”乔治?克鲁尼忽然说道,“奥巴马政府准备分批从伊拉克撤军,最早一批估计今年就会撤离伊拉克,这对我们极为有利。”
“乔治……”瑞恩想到另一部确定今年上映的影片,不禁摇了摇头,“我们面临的对手也极其强大。”
“你说的不会是詹姆斯?卡梅隆吧?”乔治?克鲁尼不禁皱起了眉头,“如果他的影片在票房上再次有所突破,确实是个麻烦。”
虽然是个麻烦,但瑞恩实际上并没有像他所表现的那样担心,《阿凡达》与《泰坦尼克号》有着本质的区别,除非学院的评委集体年轻三十岁,否则他们绝对不会将重量级的奖项颁发给一部cg动画片。
按照奥斯卡的游戏规则,前世《阿凡达》输给《拆弹部队》一点都不冤,如果《阿凡达》能拿下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冷门。
学院的核心评委们是什么德性,选择影片时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其实显而易见。
毫不夸张的说,决胜奥斯卡的因素,越来越取决于影片之外。
比如,为了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瑞恩去年就让试金石影业买下了德国一家制片厂出品的《生死朗读》的北美发行权,并且强行将影片压到今年发行,不在北美上映的影片,根本不具备申报奥斯卡的资格。
奥斯卡公关并不是秘密,但这些看不到硝烟的盘外招,往往远离公众甚至是奥斯卡的视野。
剧组休息的时候,瑞恩从安娜那边接过咖啡壶,拿着娜塔莉的杯子,走到了监视器后面。
“找到感觉了吗,亲爱的。”瑞恩为她倒满一杯咖啡,递了过去,翻看着分镜头草本的娜塔莉头也不抬的接了过来,“谢谢。”
她一口气喝了小半杯,又将杯子还给瑞恩,轻轻捏起了眉心。
“目前还没有爆炸戏和战争戏。”她摇了摇头,“比我预想中的难很多。”
不等瑞恩回答,娜塔莉又说道,“但这样才更有挑战性。”
瑞恩没有说话打搅娜塔莉,而是坐在一边,观看起了拍摄完毕的镜头。
《拆弹部队》是一部故事片,也是一部纪实片,这是一个关于拆除炸弹的故事,也是美利坚惯有的施舍式的‘和平悲歌’。
如同拍摄《127》小时那样,娜塔莉运用了大量半纪实的手法,以瑞恩的推测,她是想展示出一个接近纪录片水平的伊拉克战场和美国大兵的生活状况。
但像其他好莱坞式的战争反思影片一样,影片永远都会站在美利坚的立场上,给予的反思也不过就是胜利者施舍的怜悯而已,这一点不会改变,而且想要成为政治正确的影片,也必须坚持这一点。
好莱坞的导演和制作人不是笨蛋,也不会傻到去制作站在别国利益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影片。
“伊拉克人不会欢迎美军。”
中午吃饭的时候,娜塔莉对瑞恩说起了不少自己的思路,“他们对待美军的态度是冷漠的,我会如实反应这一点。”
“继续。”瑞恩做了个请的手势。
“但这是很少的一方面。”娜塔莉耸了耸肩,“就像你说的那样,影片中的美军忠诚、友爱、团结,竭尽职守,视荣誉为生命,我们要突出他们的正面形象!”
“亲爱的。”瑞恩说出了一个事实,“就算我们抹黑美军,赞美伊拉克人,他们依然会把我们视作敌人。”
“我知道这一点,所以我不会去做那种傻事。”娜塔莉颇为无奈的说道,“民族、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问题,是根本无法调节的矛盾。”(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