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常遇春还有一个恶习,每每攻城略地必会事先告知无关百姓逃离战地,若是等到城破之时,那么不管这些没逃离的百姓是自愿不走还是被元兵强留,唯一的后果便是尽皆斩杀。常遇春固然勇武,但他嗜杀的这个习惯很叫人头疼,吴王朱元璋也曾多次告诫,但常遇春却是旧习难改。
好在无为县境内乡镇村屯的百姓早已背井离乡远离战祸,不然说不准常遇春还会闹出什么『乱』子。短短一日之间,无为县已尽归明军所有。常遇春趁势率军东进,竟将无为县域与滁州的要道打通。
吴王闻讯大喜过望,随之拜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马步军二十万渡江与常遇春会和后一并北伐中原。
并同时发布北伐檄文通告天下:“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
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河洛之徒也;或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为名,乃得兵权。及妖人已灭,兵权已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式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丐,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吴王朱元璋此时尚不忘差人将牛羊美酒送到江北常遇春军中。此时的常遇春哪里还有时间享用,急急整军北上意图趁势收复庐州。此时才想起大奎的嘱托,庐州守备朱守仁已降,收复庐州自不会有什么为难。大奎曾托常遇春到大湖村接潘夫人及其儿子,直到此时常遇春方才惊醒,险些把这茬忘了。
等到潘夫人母子过江已是三日后,大奎算算日子,若是带她们母子一路南行势必耽搁时日,为今之计只能让潘夫人写就书信一封带在身上,而大奎只能将潘夫人母子留在了太平府等候消息,等见了潘磊将事情告知便是。[]大明风云录之傻蛋传奇27
大奎携了朱守仁的名册与潘夫人的书信,连夜策马回转泉州。朱守仁的降表交由余铮转呈吴王,这件事却不是大奎该『操』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