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超就此败了,败于调查取证不严、信口开河的——“渎职”!
马上,裴炎借题发挥“建议”朝廷将薛元超软禁于家中,派御史台对他展开调查——查他是否暗中串通伏念这些突厥贵族或是接受了什么贿赂,之才为其在大唐的朝廷之上张目求情!
殃及池鱼,就连薛元超的儿子、一共以刚正不阿而闻名的薛曜也被软禁调查!
薛元超的突然倒台,让大唐的朝廷一片哗然。众臣私下议论,堂堂的天下文宗宰相中书令,居然栽在了一名毫不起眼的突厥女子的手上!
薛绍的心里再也清楚不过,与其说薛元超是栽在了艾颜手上,还不如说……他是彻底的败给了武则天和裴炎!
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了。
阿史那伏念一干突厥贵族俘虏百余人刚刚到了长安,就被下了天牢大狱,准备问斩。裴行俭匆忙上奏申辩,但他的奏折全都泥牛入海,更加没有面君的机会。万分愤慨与羞愧之下,裴行俭托病请辞卸去公职,带上一家老小去了老家闻喜县,再不过问半分朝堂军政之事。
裴行俭前脚刚走,裴炎当家的政事堂马上出了几道重要的政令:此前只设从三品将军的左右羽林卫各自增加兵扩员,并各自增设一名三品大将军,美其名曰加强京师戍卫,巩固中宫防御。并,分别任命恶来程务挺与老将李谨行为左右羽林卫大将军,统率北衙御林军。同时,军队里展开了一场暴风雨般的大清洗,很多裴行俭一力提拔的中高层将领或是心腹门生,都被调离军队转任地方官职,或是调到了北衙成了御林军军官,完全落在了皇帝与朝廷的牢牢掌握之中,更有人陷入了各类官司被御史台调查,或有贬官免官甚至流放丧命之险!
裴行俭这颗大树一倒,真可谓树倒猢狲散。以往团结在他周围的大小将军们,要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了朝堂新势力的马仔(比如纳入了新羽林军编制的程务挺和李谨行等人);要么分散各地从此各自为战各安天命,再也无法聚凝为一派能够影响到朝廷决策与实力平衡的军伍势力;最惨的不用说,不乏有人会在这样的大风暴中声败名裂再无翻身之日,家破人亡都不奇怪。
政治清洗,什么时候有过仁慈一说?
听完虞红叶说的这些,薛绍沉默良久。有些事情,他也渐渐的想通了。前世,他不是没有听说过这一阶段的政治斗争,但是不知细节,也无法想清其中的蹊跷。现在置身其中,薛绍才算是真正的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武则天和裴炎这样的大政治家,不可能想不到杀了伏念会很容易激起草原部族的复叛。但是草原人的叛乱比起大唐内部的隐患和稳定来说,不过是疥癣之疾——这才是他们做出这个看似“昏庸”的政治决定的核心原因所在!
其实,武则天与裴炎的动机那是相当的明确,就是为了消弥裴行俭在军队里的重大影响力,以确保在李治病故之后军队不会生乱子——归根到底,天后和裴炎就是信不过裴行俭,始终认为他是心腹大患。有李治在一天还好;万一李治什么时候挂了,裴行俭在军队里一言九鼎,天后不懂军事,裴炎一介书生——谁能镇得住他?
归根到底,现在的天后和裴炎再如何强大,仍是不大可能越过皇帝李治,去办这些军国大事。针对裴行俭这样的重臣、功臣,如果没有皇帝的许可与授意,他们绝对不敢自作主张的随意褒贬!
也就是说,他们做这一切,其实都是得到了皇帝李治的默许,甚至是授意的。就像之前二圣要干掉独霸并州尾大不掉的李崇义那样,李治也迫切希望在自己殡天之前,为自己即将继位的、不争气的儿子李显铺一条路——拿掉裴行俭!
只不过,对待李崇义和裴行俭,李治采取了不同的办法。
前者李崇义,直接干掉没得商量。针对后者裴行俭……李治大概是学了他父亲李世民,当年对待李勣的办法。
当年李世民在归天之前,故意找了个借口将手握兵权的宰相李勣,贬成了一个小小的地方刺史。然后李治上台之后,再连续多次的“破格”提拔与重用李勣,一步步将他提拔为宰相再委以军国大任。这样一来,李治就有了莫大的恩惠给李勣,李勣从此对新皇帝感恩戴德,尽效犬马之劳。
李世民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什么货色,于是他在典选了两名托孤大臣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佐自己的儿子的同时,也担心这两位托孤大臣权倾朝野架空皇帝甚至改朝换代——于是,就有了李勣的这一手安排!
如此一来,新皇帝李治才没有完全被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和托孤大臣褚遂良等人完全控制,他有了李勣这样的一个得力帮手,尚可以与之较量较量。最后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正是在李勣的帮助之下,李治才得以改封武则天为皇后,并最终拔除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那几位把持朝政的权臣,从此摆脱了傀儡皇帝的命运做上了“真”皇帝!
平衡朝堂文武党派势力,帝王无不热衷于此。只有朝臣之间有了争斗,帝王才中从中取便加以驾驭,帝王的地位才能得以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