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叶和老李的暗语般的对话,刘士毅、周祖晃不敢问。
随即,负责跟老李接洽的二司令西尾老鬼,接到一封神秘电报后,就陷入狂躁,把指挥部内的能够看见的东西全砸了。
“做梦!”西尾这样暴躁地喊道。
这边,老李和黎叶缄口不言,刘士毅、周祖晃知道却不懂其中奥妙、难说出口。
但是,鬼子围困徐州周边的六大主力师团、几个偏师,迟迟没向周边城市发动进攻,却是不争事实……
这种情况,黎叶也很苦恼。
压抑越久,那种危机紧迫感就愈发浓重。
他翻开从鬼子那里缴获的地图,配合老李给的地图,细细研究起来。图上的平面,顿时化成立体画面,不断在脑海里构图成型,他亲临过的淮河、枣庄台儿庄等地要清晰得多……
淮海地区,从地形图上看,苏皖鲁豫之间,从山东大山,往正南往西南,一直到淮河,是一片河道众多的大平原,这些不大不小的河流流向几乎一致的,都是从西北往东南流入淮河,这片区域往东直至黄海,古来有名的淮海平原。具体的说,苏皖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包括淮河线上两岸+鲁南平原地带+豫东部商丘,皆为淮海范畴。
淮海地区,是个通俗说法,自古就没有固定的标准划分。
比如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带,即皖中苏中的合肥滁县高邮等地,称为江淮地带,有说它们是淮海地区的,也有人将之纳入江南地区。
比如淮海和中原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地理分界,商丘亳州阜阳等地,可说它们属于淮海地区,另说它们属于中原,古时也曾把徐州归入中原,见仁见智没毛病。
如果模糊淮海的概念,把淮海与地理伸缩性极强的“江南”、“中原”等并立,那徐州就必须归在淮海。
因为,自古“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古黄河与运河的交汇处——徐州城,从来是淮海地区当仁不让的中心城市,两千年多前就是霸王项羽的楚都。
近现代以来,淮海平原添置两大地理要件,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
两铁路干线又是在徐州交汇,徐州城的淮海中心地位更是不可动摇。徐州之外,千里淮河上,古来也有两个淮海地区次中心,东为淮阴淮安,西为淮南蚌埠。黎叶对蚌埠最熟悉,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地图愈加清晰……
这片地区,看似河道众多,跟江南地区河湖水网交叉密布的水乡地形却是大为不同,粗看这个叶脉状密集分部的中等河系的流域图,好比河北的海河流域图,也是同样密集,却从没有人把河北当做水乡。
只要没碰到洪水期,淮海平原行军打仗一点都没难度。也无怪老蒋参谋团会把黄河决堤、水淹鬼子大军的办法加入战略……
但看淮北每条淮河支流,几乎都是平行的,每两条支流间都相隔有一段路程好走,从西北到东南,条条大道通淮河。淮河每条支流也大多不大不小又不深,古来步骑兵泅渡都不算难,更不用说近现代,浮桥简单一架,就随便可以冲过河了。
淮海地区,又是古来洪涝大灾区,淮北那一条条平行支流,都是黄河改道留下的深刻历史痕迹。
度娘说:“淮海地区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山水相连、习俗相似、道路相接、商旅相通,自古以来区域之间就保持和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
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片地方太过平整,而且河道太容易淤塞。这里的河系河道跟河北很相似,偏偏降水雨量要比人家多上一倍,季节一到,大雨暴雨如期袭来,河水暴涨,村庄农田尽数淹没,周围全是平地,连个地方躲都没有,可怜老百姓只能携家带小,成为逃荒流民……
自古以来,淮海平原是兵家必争之地,楚汉有十面埋伏,魏晋有淝水之战,近的有咱建国前的淮海战役等,除了淝水之战,绝大多数,都是势强的击败势弱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极少发生。因为这一大片平原,近乎无险可守。
台儿庄,地属鲁南平原,也属淮海地域,能够战胜日军,除开黎叶不算,但看双方交战石台,一目了然,多因在局部空间里,兵力是人家七八倍,所以才能取胜,换在别处山上,十倍兵力都不一定能赢下来。
台儿庄战役之前,鬼子的大本营,曾奉行“不扩大方针”,想先把占领的地方消化下来,军队能不折腾就不折腾。但是寺内寿一和畑俊六不听话呀,仗打成这样,也便随之去吧!
而且,少有安慰的是,若一两个师团南北对进,就能打通津浦线,那也算是不扩大方针下的额外收获,对已占领的地区不造成影响,能赢,那自然还是允许的,所以这年开春,荻洲师团北犯淮河,坂本濑谷南侵临沂枣峄,虽然违反“不扩大”大政策,东京大本营自是不以为忤。
台儿庄一战,老蒋老李老汤等等,努力淡化黎叶这个妖孽的影响,宣传也只是他们决策果决,聚集大量军队,狠狠地群殴板垣和矶谷!也相当于向鬼子宣布,一两个师团就想占领我们大片土地,你们休想!
鬼子的正常反应,绝对是要狠狠报复的。民族狼性心理,我打你可以,你不能打我的人,被揍残两个旅团,怎能甘心!
黎叶看着地图当前双方兵力布局,直琢磨……
矶谷和板垣得到大量补充后,全部压到鲁南。
而江南地区的两个旅团,一个从江苏中东部北上,一个从芜湖渡江进犯合肥,同时牵制两翼。
南面三个师团,渡过淮河后,走一大弧线,沿着涡河两岸向西北进到蒙城附近后,转东北进击徐州,包抄苏北鲁南国-军的后路。
北面三个师团,从微山湖西到济宁到黄河北的濮阳,分别扑向陇海线上的徐州之西、砀山和商丘(今兰考),要把陇海线围堵密封起来。